ITER氣體註入系統終期設計評審會順利召開
日期:
2021年07月16日 14:16
2021年7月5日至6日,由中』方承擔的ITER氣體註入系統采購包最終設計評審會在『成都順利召開。
ITER是全球首個磁約束核聚變實〓驗堆,是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大型復雜科學實〓驗裝置,其建造和運行面臨諸多挑戰,是當前人類所掌握◣的科學和技術的極限應用。氣體註入系統(GIS)是中↑國獨立承擔的14個ITER采購包之一,其功能是為ITER裝置運行提供包括高純度氚在內的多種工作氣體,為偏濾器安全運◆行提供輻射冷卻,為中性束和彈丸加料系統提供工作氣體及在緊急情況下提供聚變功率關Ψ 閉的核安全功能。由於涉及氚的安全運行,其設計與建造必須通過嚴苛的安全分析和可靠性分析,部件選型和結構設計必須滿足氚兼容和耐輻照要求等;此外,系統的核心部件處於惡劣的電磁環境,嚴苛的功能需求和惡劣的復雜環境,給設計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增加了設計制造的難度。
在2019年完成工程初步設計後,中方設計團隊積極協調∑ ITER組織完善必要輸入,完成ITER氣體註入系統的最終設計任務,包括系統模型固化和分析驗證及測控系統設計,提交設計、分析報告30多份。設計評審會上,涉及物理、裝置運行、核安全、控制、氚工藝、質量等多領域的40多位來自關聯系統的ITER組織代表和12位來自法國、英國、瑞士和ITER組織的評審專家在認真聽取設計方案匯報後,對中方ITER氣體註入系統設▆計方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下一步進入建造階段提出了積極的建設ㄨ性意見。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中方設計團隊堅持厚積薄發、穩紮穩打的工作作風,堅決應對來自各個領域的困難和挑戰。由於ITER裝置是世界上第一個“堆”級的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系統設計過程中,絕大多數關鍵器件都無現成的解決方案,核聚變中心廣泛聯系國內相關有▼實力的單位,立足破解“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全面掌握核←心科技,努力尋求國內解決方案,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國內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ITER氣體註入系統氚兼容耐輻照流量控制閥獲得評審專家的一致認同。
中方團隊接下來再接再厲,對照專家意見進一步完善設計,ITER氣體註入系統將正式進入生產制造階段。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